2021.6.21(一) 過濾比賽作品,對我也是一種收獲,尤其是今年有了不同的體會,雖然沒法很具體說那是什麼,但大概是關乎「整篇」的「運筆和佈局」,這跟我過去只重視「單字的結構」有很大的不同。我想起了多年前,爸爸便跟我說過:「寫字不是看一個字,要看一整篇。」當時不解其意,只覺得一個字不好,整篇怎麼會好?現在我卻可以感受到,這也是寫字技藝的一環,而且可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,因為不可能每個字都沒有瑕疵,所以如何利用流暢的運筆穩定佈局,就顯得十分必要;甚至我在想,這部分的掌握,可能反而是真正的精神──是下筆人心中先有一整片的藍圖和想像,然後再用這個藍圖和想像,帶動著每一個字的每一筆、每一畫,這或許才是真正書道的心中心、靈魂所在。 2021.6.22(二) 她是我們班上的大姐,年紀比我媽媽還長,這個月底就要計劃書口試了,是班上同學裡我最感到精神可嘉、打從心底佩服的一位。我常想,這幾年來宗研所讀書,認識宗教、研究宗教;但究底來說,在這個領域裡,真正重要的不是在文字、在文憑,而是有沒有走入心、走入行。如是之人,克服著年紀問題、身體問題,乃至電腦學習及使用上的諸多考驗,兢兢業業、自激自勵、愈挫愈勇,一步一腳印地累積著、前進著,這不就是一種心志的修行嗎,還需什麼學位來證明? 2021.6.23(三) 疫情帶動宅經濟,在家閒來無事時,上網購物也是一種滿足。尤其,不能出門的這時,買書應是最好;書中自有天地,想到哪一處、哪一國、哪一時空都行,且說走就走,不用長途行旅、也不用大包小包。它也很划算,一本少說五萬字以上的書,我們卻可以用二、三百塊買到,還不論其中有些是作者苦心孤詣多年、有著難以估量的時間成本在裡面的作品。或說,同樣價錢的一場電影,一般一、二個小時就過去了,但一本書卻經常可以消磨個三、五天的時間…… 2021.6.24(四) 或許是從小媽媽就灌輸我「只要是買書,統統沒關係」的觀念;也或許是自己從事出版工作,深知每一本書的得來不易,在買書這件事上,我向來對自己是很縱容的。尤其剛進出版社那幾年,每個月在書上的花費,少說三千以上,之後之所以開始節制,實在是因為書櫃已被一本本大大小小的書給堆得滿滿的;而那些被塞在後排裡頭的,到底是哪些書,久了其實自己也忘了,但就是固執地希望每一本都留在身邊、每一本都不願丟就是了。 空間問題的解決,是直到我看到一個人的心得分享,他的書櫃管理原則是「進一本,出...
「舊學商量加邃密,新知培養轉深沉。卻愁說到無言處,不信人間有古今。」朱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