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9的文章

大選雜感

(一) 美國社會學家席爾思的觀點:「意識形態」是對人、社會及人和社會有關的認知與道德信念,一種通盤的理解。它對與它相關的事務,向來有著高度明顯的「系統性」意見(並不一定指「正確性」),並且常是一個封閉的系統,對外界意見採取排斥、回避的態度。 以「封閉的系統」和「對外界意見的態度」來看,政治跟宗教有時是很像的。追隨者都有濃厚、強烈的意識堅守,表面看似能對話討論;但水面下的冰山,卻往往是根深蒂固、牢不可破的。 (二) 通常人問政治選擇或立場,多半是想「說」,而未必是想「聽」。 (三) 投票、投給了誰,是一種選擇;而不投,也同樣是種選擇。 我們都知道不論哪一種意見看法,都沒有絕對的好壞;也知道每個人在乎的點,必然不盡相同,但卻似乎很難把這種心態,開放到政治立場上。

一種宗教可能的樣貌?

在這個宗教選擇玲瑯滿目,如入百貨市場的時代,各個教團無不標榜自己最正宗、最至上、最殊勝、最圓滿…… 然而,我卻總是期待著,有一個宗派或團體,它說的是「我這裡其實什麼都沒有」,不言超凡入勝、不求獨樹一格,自然而素樸,視信仰為一種內涵和素養,如我們欣賞藝術那般,作為一種心靈的感受與陶冶;不講經營,亦不問永續,我們只是圓滿這世的緣份與責任,盡頭了,就把這一切交付給下一段因緣,不高唱傳法護教的使命、不渲染教派團體的歸屬、不翻動群眾激昂的心理,應機而隨緣,十方而開放。

包容?

宗教教人包容,但有時有了信仰後,人卻彷彿學不會包容了——對那些價值認定以外的,往往是更排斥、更看不順眼。 會不會沒有信仰時,我們的心反而是寬廣的,對這個世界的同與不同,是敞開而接納的;然而,信仰有了,心卻小了——裝得滿滿,再也挪不出空間讓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