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第一次看到宏印法師講的「學佛不是形象的滿足、偶像的崇拜、情感的寄託、權威的依賴;而是心靈的淨化、生命的解脫、福慧的圓滿」時,內心一股震然,真的是不能同意得更多了,直想為這兩句話鼓掌叫好!
然而,若不算從小跟著媽媽唸佛、拜佛的日子,真正屬於自己主動、意願接觸佛法的時間,算算也已逾二十年。當然,以二十年的時光,去探索一門流傳二千五百年的智慧,自是以管窺天、不見其量;但哪怕是在這極小的縫隙裡,卻也讓我在這二十年中,履履見到不同的信仰風景。
這個不同的信仰風景,最明顯的轉折便是宏印法師這兩句話於我的體會。
然而,若不算從小跟著媽媽唸佛、拜佛的日子,真正屬於自己主動、意願接觸佛法的時間,算算也已逾二十年。當然,以二十年的時光,去探索一門流傳二千五百年的智慧,自是以管窺天、不見其量;但哪怕是在這極小的縫隙裡,卻也讓我在這二十年中,履履見到不同的信仰風景。
這個不同的信仰風景,最明顯的轉折便是宏印法師這兩句話於我的體會。
我漸漸會去想,如果信仰本是為安頓人內心而存在,它或許也可以是「形象的滿足、偶像的崇拜、情感的寄託、權威的依賴」……確實對很多人而言,選擇或接受信仰,需要的是「情」,不是「理」;是「依靠」,不是「解脫」;是「慰藉」,不是「修行」,也就是宗教不能只有智性,還需要感性、需要模糊矇矓的美感,甚至是無法掌握、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祕感。
宗教的體會與觀點,原來也是會隨著人生閱歷、生命情狀的不同,不斷在改變著、回應著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