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武術是中國的特色,但中國卻是一個講「和」的民族,這就給了中國武術電影另一種深刻的內涵。「武德,仁也」,習武最重要的是那份推己及人的人品修為,貴在人和,不爭之爭。因此看中國武術,便不單只是動作片拳腳的精彩,還有一種中國人所嚮往的底蘊——武德仁心、內斂含蓄的品德境界。
(二)
電影《霍元甲》與《葉問》,都不約而同講到了習武的初心與目的,葉問說練武的初衷,是為了公義;霍元甲則說是為了克制自己的好勝心。作為一代宗師的兩人,葉問的「為了公義」是「不怯戰」、霍元甲的「克制自己」是「不好戰」,既要不怯戰,又要不好戰,可知武學與武德的兼備,方是中國武術強調的內在精神。
(三)
因為這樣的精神內涵,中國功夫便不只是四肢發達的拳腳運動,也是一種處世態度、人生境界的修養;如同《葉問4》最後,葉問在教兒子葉正打拳時,畫面帶過家中所掛匾額「武以載道」,這安排在完結篇最後出現的四個字,應也是《葉問》系列電影最終欲傳達的核心——武術,作為一種人生之道的修練,亦是道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