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佛教的慈悲,不是賞賜、給予,也不只是心地的柔軟和善良,還有一份對平等的深觀。因為平等、自他沒有分別,所以明白我的快樂,也是你的盼望;而你正經歷的痛苦,一樣是我害怕面對的。
我們雖有身分、角色、際遇的不同,但一樣的尊貴,卻也一樣的平凡。尊貴的是,我們都帶著覺悟的可能,「再來人」與「未來佛」並無不同;平凡的是,任誰都躲不開緣起緣滅的法則,王公貴族、販夫走卒,最終同樣的句點。
(二)
平等、無分別,既是空性思想中一個重要的特質,同時也是開展慈悲的基礎。
佛教的「慈悲」,是從「平等」中升發的情感,這也是它與一般我們所理解的「愛」,最大的不同。
(三)
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除了教導我們的是慈悲心的培養和實踐,其中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,便是平等心的開展。
很多時候,放下施受之間隱微的優越我慢,遠比我們放下對財物或一切所施物的執著,還困難得許多。